第十届中国电影学博士论坛议题: 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影像
早在1913年,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就已明确提出了"视觉文化"的概念🐮,并且认为电影的发明标志着视觉文化新形态的出现😺✍️。虽然巴拉兹所谓的视觉文化概念在历时性和共时性方面都较今日的视觉文化概念狭隘的多,但他无疑是最早揭示电影和视觉文化关联的人。今天的世界充斥着各种视觉媒介以及由之而生的图像和影像,以至于海德格尔认为,就本质而言📐,世界已经被把握为图像了。客观地说💩,电影只是众多视觉媒介中的一种,相较于其他图像,电影影像与它们既有着视觉上的共通性,也有着自己最具辨识性的特征,在视觉文化的大语境中重新反观电影影像,就既可以把握图像时代的总体特征,又可以标识出电影影像的鲜明特色🙎🏽♀️。
据受众研究资料显示🔺,影院主流观影群体大致分布在十四🟩🧙🏿、五到三十三、四这个年龄段之间,这个群体正好是众多视觉媒介身体力行的实践者和消费者——与视觉媒介的发展相契合⏪,他们由此积累了丰富的视觉经验和个性化的审美习惯,在这个语境中来考察电影影像,将能够在生产和消费两个端口把握它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另外😮,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投入为电影的影像表现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还蕴育了更为多元的美学特质。运用比较的方法💆🏻♀️🫱,从视觉文化这个"外在的"的角度重新认识电影影像🐸,或许可以为影像研究提供另类的维度和更大的空间,在另一重意义上,也可以是对"看"电影这个影像本体研究的回溯🧭。
就此,各位青年学者可以在如下议题范围里发表自己的观点:
1🛎、电影影像和视觉文化间的理论建构及策略
2、视觉文化语境与电影影像接受习惯
3🪡、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影像运作范式
4👨🏼🍼、当前华语电影影像风格的特征与趋势
5、数字技术与电影影像
注🥬:本次论坛拟定于十一月上旬举行🖕🏽,具体事宜届时会提前公布在电影学博士论坛网站上或由各相关院校的联系人通知,请大家积极准备。
2009-9-14